我在宝坻宝坻(音dǐ)今天津市宝坻区袁了凡在宝坻做过县令
我在宝坻:宝坻(音dǐ),今天津市宝坻区。袁了凡在宝坻做过县令。
天人相与之际:即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之说。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表述了“天人感应”学说,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因此应该做到天人和谐。
每岁春秋二祭,皆用仲月①,卜日行事。祭之日,夙兴②,具衣冠③,谒祠④祝⑤过,遂以次奉神主⑥于正寝⑦。其仪一遵朱子《家礼》⑧。始祖南向,二昭西向,二穆东向,每世一席。附位列于后,食品半之。上昭穆⑨相向,不正相对。下昭穆各稍后,两向,亦不正对。易世但以上下为尊卑,不以尊卑为昭穆。俗节各就家庙行之。时物虽微必献,未献,子孙不得先尝。
每年春秋两次祭祀,都是每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的二月和八月,占卜择定日子举行。祭祀当日,早早起来,将衣冠穿戴整齐,到宗祠告神祈福后,于是按照次序将先辈的牌位摆放在正屋。这个仪式全部遵照朱子《家礼》。始祖的牌位面向正南摆放,二世祖、四世祖牌位面向西摆放,三世祖、五世祖牌位面向东摆放,每世一席。其余附加的位置列在后面,祭品减半。居上的昭穆牌位相向摆放,但不能完全正对着。居下的昭穆牌位要稍微向后摆放,也是向着两个方向,不能完全相对。不同的世代的牌位,只以上下为尊卑,不以尊卑为昭穆。一般的节日各自在家庙举行就可以了。应时的新鲜食物虽然微不足道,也必须先献祭,在献祭之前,子孙不能先行品尝。 仲月:每个季度的第二个月。 夙兴:早起。 具衣冠:将衣冠穿戴整齐。 谒祠:谒音yè,到,拜见。到宗祠参拜。 祝:祷告,向鬼神求福。 神主:古时为已死的君主诸侯做的牌位,用木或石制成。后世民间也立神主以祭祀死者,用木制成,当中写死者名讳,旁题主祀者的姓名。 正寝:指房屋的正厅或正屋。 其仪一遵朱子《家礼》:参见朱熹《家礼》卷五“祭礼”。 昭穆:指一种区分亲疏贵贱的宗庙制度。庙制规定,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庶人无庙。延伸到民间,祠堂神主牌的摆放次序也就是昭穆制度,如:始祖居中,左昭右穆。父居左为昭,子居右为穆。一世为昭,二世为穆;三世为昭,四世为穆;五世为昭,六世为穆。单数世为昭,双数世为穆;先世为昭,后世为穆;长为昭,幼为穆;嫡为昭,庶为穆。
“祭者,所以追养继孝也。”(《礼记·祭统》),本章所谓的“报本”,表现为对祭祀的重视,实际是一种孝行的表现,因而也可以将“报本”延展到其他的尽孝的行为。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礼记·祭统》),在中国古代,祭礼无疑是诸礼之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天子祭天,百姓祭祖,所谓“敬天法祖”的祭礼,其根本目的在于“报本反始”。因而,祭祀的作用和意义,大致有三:其一是身份认同(即“报本反始”),通过一定的礼仪形式来追根溯源,慎终追远,在向先祖致敬的同时,也对自身的身份进行确认,从而对个人的责任和使命有更深层次的认同和驱动;其二是祈福禳灾,通过祈告上天和先祖来获取庇佑,并禳除灾祸;其三是传承教化,通过祭祀礼仪中诚敬的态度和严谨的形式,来感召和激励族人,从而起到传承和教化的作用。
祭祀的实质是与先祖在精神层面的沟通,因而诚敬是贯穿祭礼的主线,不徒具形式而又非常注重细节。本章所述内容较为简略,但仍以俭省的文字展现了祭祀的实质。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古代的礼仪制度虽然十分繁复,但于当前已经大量流失,其主要原因或正在于礼仪形式应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应辩证地看待残存的礼仪形式,而又能切实地掌握祭祀的内核,具体做到以下几点:祭祀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其前期的准备也同样重要。本章所依古礼进行的“七日戒”“三日斋”,实际上正是古人为祭祀所作的准备,在此预备过程中,要对日常世俗的生活行为和环境进行隔离,而逐渐进入一种诚敬的状态,实则是完整的祭祀礼仪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因而应该足够重视。祭祀主敬,致祭时,要至敬至爱,全身心投入,才能感格祖先神明,正所谓“致爱则存,致悫则著”。《礼记·祭义》云:
祭之日,入室,僾然必有见乎其位;周还出户,肃然必有闻乎其容声;出户而听,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是故先王之孝也,色不忘乎目,声不绝乎耳,心志嗜欲不忘乎心。致爱则存,致悫则著。著存不忘乎心,夫安得不敬乎?
到了祭祀那天,进入庙堂就仿佛看到了去世的亲人在神位上;祭祀结束转身出门,肃然起敬地听到了亲人的动静;出门倾听,又哀愁地听到了亲人的叹息之声。所以先王对先祖的孝就是,先祖的容貌总在眼前不会忘记,先祖的声音总在耳边不会断绝,先祖的志愿喜好也会铭记在心。因为至爱而心怀他们的音容笑貌,因为至诚而感到他们如在眼前。存于心而见于前,念念不忘,这哪里还有不尊敬的呢?
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忾闻”而“僾见”,才算是达到祭祀的目的,亦即再现与先祖的精神联系,并使自身从中受到感召和激励。遵从必要的礼节形式,以承载礼的核心内涵。礼仪形式是礼制依存的基础,尽管我们已经无从理解其具体内涵,或者与当前生活严重脱节,但是仍然要有所保留,并予以遵从。《论语·八佾》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
- 客房服务员是干什么的[图]
- 中央机关选调生报考条件[图]
- 面试完让我等通知,是不是就没戏了?[图]
- 托育老师是做什么的[图]
- offer比较其实很简单![图]
- 常见的劳动纠纷,你遇到过吗?[图]
- 插画师永远不会失业?看看插画师就业前景[图]
- 英文伤感经典签名句子[图]
- 吃菠菜有什么好处? 菠菜的功效和营养价值[图]
- 当归的效果和作用:必须知道当归十二大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