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善任的魏冉对白起的军事潜力深信不疑,大胆破格起用他为伊阙
知人善任的魏冉对白起的军事潜力深信不疑,大胆破格起用他为伊阙之战的秦军总司令。这一战,白起将震惊天下。
白起临危受命,当他抵达伊阙前线,发现形势很严峻,与魏、韩相比,他的兵力很单薄。据《战国策》所记:“韩魏相率,兴兵甚众,君所将之,不能半之。”可见秦国兵力不到魏、韩联军的一半,在十万人左右。
从兵力对比上,敌强我弱。白起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冷静地分析时局,后来他回忆道:“伊阙之战,韩孤顾魏,不欲先用其众。魏恃韩之锐,欲推为以锋。”也就是说,韩国拉上魏国一起作战,却想保存实力,要让魏国军队打头阵。魏国也心怀鬼胎,认为韩国军队是精锐之师,理应作为先锋部队,冲锋陷阵。大战临头,魏韩两国不能精诚团结,反而互相扯皮,谁也不愿意主动出击。
有了弱点,就容易搞定了。
白起的计划是先打弱敌,后打强敌,各个击破。他说:“二军争便之力不同,是以臣得设疑兵以待韩阵,专军并锐,触魏之不意。”白起假装与韩军正面对峙,暗中却把大部队调走,出其不意地突袭魏军。
魏军主将犀武判断失误,以为秦军要先攻韩师,掉以轻心。白起攻其无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杀过来,阵斩犀武,大败魏军。首战告捷后,白起马不停蹄,对韩国兵团发动总攻。韩国主将公孙喜得悉魏军惨败的消息后,大为恐慌,仓皇撤退。秦军全线追击,生擒公孙喜。此时魏、韩联军总司令一死一俘,群龙无首,军队混乱不堪。秦军越战越勇,连拔五城。
在《史记》一书中,《秦本纪》《魏世家》《韩世家》《白起列传》诸篇都提到伊阙之战,说法稍有差别。
《秦本纪》与《白起列传》都记为:“秦昭王十四年,左更白起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虏公孙喜,拔五城。”
《魏世家》记:“魏昭王三年,佐韩攻秦,秦将白起败我军伊阙二十四万。”
《韩世家》记:“釐王三年,使公孙喜率周、魏攻秦。秦败我二十四万,虏喜伊阙。”
秦国史料都称白起在此役中取得斩首二十四万的战果,魏、韩史料不是用“斩首”这个词,而是用“败”这个字。魏韩联军总计二十四万人,倘若依秦国说法,全军覆没,没有活口。这种说法显然站不住脚,白起后来曾说:“魏军既败,韩军自溃,乘胜逐北,以是之故能立功。”连他本人都用“败”“溃”这样的字眼,可见魏、韩联军是被击溃,而不是被歼灭。由是可见,魏、韩的说法比较准确,秦国史料则有夸大战功之嫌。
即便有夸大之嫌,白起以十万之师击破魏韩二十四万之众,无论如何都是伟大的胜利。伊阙之战标志着秦军走出数年前两度败于孟尝君的阴影,对中原战局产生巨大影响,从此之后,魏、韩两国再无与秦抗衡的实力。
伊阙之战是白起指挥的第一场大战役,他以寡击众,以少胜多,展示卓越的军事天才。他果断冷静,有精确的分析判断能力,善于把握战争大局。当回顾此役时,白起说:“皆计利形势,自然之理。”所谓计利形势,就是因势利导,化不利为有利,化被动为主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秦国的扩张,向来是武力与外交双管齐下。
- 客房服务员是干什么的[图]
- 中央机关选调生报考条件[图]
- 面试完让我等通知,是不是就没戏了?[图]
- 托育老师是做什么的[图]
- offer比较其实很简单![图]
- 常见的劳动纠纷,你遇到过吗?[图]
- 插画师永远不会失业?看看插画师就业前景[图]
- 英文伤感经典签名句子[图]
- 吃菠菜有什么好处? 菠菜的功效和营养价值[图]
- 当归的效果和作用:必须知道当归十二大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