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与点评读《广至德章》让我们明白儒家讲“教”不是我们今天理
赏析与点评
读《广至德章》,让我们明白儒家讲“教”,不是我们今天理解的“teaching”,而是要求施教者“以身为教”。即要求施教者要先实践所教,树立楷模,好让受教者能有学习的典范。这便是孟子所说的:“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于妻子。”(《孟子·尽心下》)一个人如果未能做好自己,就是最亲近的家人也无“教”可施。所以本章说:“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而是要求“君子”要有“至德”。由此可知,儒家讲“教”,最重要是先要“唤醒”我们的“道德自觉”,再通过道德实践去“感染”别人。反观现代社会,很多时候,我们寻访“名师”,第一要求就是看施教者的“证书”如何,“学历”如何,原因是今天的所谓“教”,多强调“技能”的灌输,而忽略“典范”的学习。当然,为了生活,我们绝不能否定学习各种“技能”的重要性,但与此同时,在求学的时候,我们也要明白“典范学习”是不可或缺的。职是之故,“教”的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学”的也要体会施教者的“心意”。千万不要把“学与教”变成纯粹的“技能转换”过程。
“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人生在世,我们常常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当社会的结构越复杂,我们的角色关系也会越纷繁交错。所以很多人说生活就如在演戏,在不同时候,我们要换上不同的面具示人。久而久之,我们就好像失去了“真我”。其实,如上文所言,不论是为人子女、兄弟,还是下属,可能应对之道不一样,但我们心中所持的“敬”却是一样的。再推而广之,当我们面对不同种族、不同地方、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的时候,也不能失却一份“互相尊重”的情意。当我们坚持心怀“敬”意,便不会随俗而流,失去“真我”了。
广扬名章第十四
本篇导读
《开宗明义章第一》说:“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本章的主旨便是要说明“立身行道”和“扬名后世”的关系。在儒家的角度言之,君子要“扬名后世”,一定先要事亲孝、事兄悌、居家理。儒家认为,若君子能把这些“家内之事”做好,必然可以“名立于后世”。
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 ;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 [2] ,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 [3] ,而名立于后世矣。』
“君子之事亲孝”两句:这里是指君子对亲能孝,必可对君能忠。
- 棉鞋应该怎么清洗?棉鞋可以洗吗?[图]
- 仆古代男子对自己的谦称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伯阳相传老子姓李名[图]
- 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图]
- 伯夷、叔齐是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让小儿子叔齐继位等到父亲[图]
- 蓬户瓮牖(wènɡyǒu)指贫穷人家蓬户用蓬草编成的门户瓮牖[图]
- [ ]青冢黄昏路语出杜甫《咏怀古迹》“独留青冢向黄昏”青冢王[图]
- 于是投标会场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企业家们竟三三两两地相继离开了[图]
- 所燋引火的火炬俗称“引火”也 袝新死者附祭于先祖 练三年之[图]
- 郑藩修曰俟心斋来世为佳人时再议[图]
- 赏析与点评读《广至德章》让我们明白儒家讲“教”不是我们今天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