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KTV招聘网!
loading
免费发布信息
·钦州 [切换]
    钦州KTV招聘网 > 钦州热点资讯 > 钦州名言/句子 >  词的开头写“千古风流人物”上阕末尾缩小到“一时多少豪杰”下阕

    词的开头写“千古风流人物”上阕末尾缩小到“一时多少豪杰”下阕

    时间:2022-06-28 16:08:48  编辑:快推网  来源:  浏览:876次   【】【】【网站投稿
    词的开头写“千古风流人物”,上阕末尾缩小到“一时多少豪杰”,下阕又专写周瑜这一位英雄,层次脉络十分清楚,都属于怀古的范围。出人意料的是,在写周瑜的时候突然把笔锋一转,引出词人自己,也就是那个早生华发的“我”。于是,千古风流,一时豪杰,以及小乔初嫁的周瑜一下子都退居于陪衬的地位,而“我”则被突出了。赞美周瑜的“雄姿英发”,原来是为了对比自己的“早生华发”。大开大阖,大起大伏,显示了苏轼雄奇的气魄和笔

    词的开头写“千古风流人物”,上阕末尾缩小到“一时多少豪杰”,下阕又专写周瑜这一位英雄,层次脉络十分清楚,都属于怀古的范围。出人意料的是,在写周瑜的时候突然把笔锋一转,引出词人自己,也就是那个早生华发的“我”。于是,千古风流,一时豪杰,以及小乔初嫁的周瑜一下子都退居于陪衬的地位,而“我”则被突出了。赞美周瑜的“雄姿英发”,原来是为了对比自己的“早生华发”。大开大阖,大起大伏,显示了苏轼雄奇的气魄和笔力。

    词的末尾是两句无可奈何的排遣之辞:“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两句又回到了开头的意思,并加深了开头的意思。“人生如梦”一作“人间如梦”,意思相近,都是感叹人生短促、虚幻。和江水、江月相比,和永恒的大自然相比,尤其会有这种感喟。正如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所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多少风流人物尚且经不住流光的淘洗,何况自己呢?人生本来就很短促,自己又虚度了年华,等待着自己的将会是什么?苏轼之所以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恰恰是因为他想抓紧时间把握现实有所作为以期不朽,但客观的条件不允许他这样。一个才情奔放而壮志消磨殆尽的人发出这样的感慨,是完全可理解的。“一尊还酹江月”,是向江月洒酒表示祭奠。其中既有哀悼千古风流人物的意思,也有引江月为知己,向江月寻求安慰的意思。苏轼在《水调歌头》里说想要乘风飞向明月。在《前赤壁赋》里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可以和“一尊还酹江月”互相参看。

    登山临水,探幽访胜,客观的景物,触动诗人的情怀,往往能酿成醇美的诗篇。如果诗人足之所至是一处古迹,则能在优游山水之际,发思古之幽情,抚今追昔,纵论千古,写出容量更大、感慨更深的作品,这就是怀古诗。怀古,是从唐代才兴盛起来的一种新的诗歌题材。唐代以前多的是咏史诗,《文选》中就只有咏史而没有怀古。咏史诗大多是读史书有感而发,运用史家的笔法,将叙事、议论和寄托三者融为一体。怀古诗则是作者亲临古迹,引起对古人古事的怀念而发为吟咏,偏重于山川景物的描写、环境气氛的烘托,和抚今追昔的感叹。在怀古诗里景物与感情相融合,历史感与现实感相融合,更能施展诗人的艺术才能。晚唐五代,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即词兴盛起来,词人们向樽前花间、小楼深院寻找灵感,那种深邃阔大的怀古之情装不进词的形式之中。到北宋后期,苏轼以其不羁之才情步入词坛,打破传统,把诗的题材和感情引入词中,才写出了《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样的不朽之作。此词一出,在当时的词坛上会引起怎样的震动是不难想象的。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说:“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段故事常被人用来论说苏柳词风的不同。但是除此以外,不也说明了世俗对东坡怀古词的陌生与惊讶吗!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章质夫(名楶,蒲城人)原词上阕纯咏杨花。下阕引入一思妇,她被杨花撩起愁绪,潸然泪下。平心而论,章词确乎是难得的佳作。其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刻画杨花,得形神两似,可谓神来之笔。

    关于苏轼次韵之作的写作年代,清代王文诰在《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中说:“此词无年月可考,据《资治通鉴长编》,元祐二年正月,章楶为吏部郎中,四月出知越州。时楶正在京也,因附载于此。”因元祐二年(1087年)章楶和苏轼同在汴京做官,所以姑且将此词附于此年之下。后人多沿袭其说。近来,刘崇德先生据苏轼给章楶的一封信考证,此词应作于元丰四年(1081年)春谪居黄州时(《苏轼杨花词系年考辨》,载于《文学评论丛刊》第十八辑)。此说可信。苏轼在那封信里说:

    最新便民信息
    钦州最新入驻机构
    15535353523